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本科毕业生“回炉”职业院校学习技能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高校本科生“回炉”读职校现象出现有很长一段时间,其间不乏一些典型例子。如2015年,在电视台工作两年后,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的乔东,决定去一所职业院校学门技术;2021年,一段多名中年人出现在山东一所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现场的视频引发热议,据介绍这些“新生”都已经有40岁了。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及职场竞争日趋激烈,本科生“回炉”读职校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当技能证书成为职场竞争的筹码和晋升的敲门砖,高校毕业生积极到职校学习相关技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高校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因为结构性过剩,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职业教育作为最近实际的培养方式,却存在较大的用人缺口。据人社部统计,2022年中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
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是 1 个科学家、10 个工程师、100 个技能人才。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 40%,德国高达 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 5%左右。巨大的高技能人才缺口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巨大障碍。在如此情况下,本科生“回炉”读职校既是基于现实被动选择,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动作为,更是把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的合理选择。
最合适的选择才是最优的选择。本科生“回炉”读职校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选择走差异化路径。这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创造了更广的空间。不过,要真正解决现实需求,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不在于厚此薄彼,也不能左右失据,而在于要打通普职教育之间的界限,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实践证明,将技术技能型与学术型完全对立的发展路径存在很大的弊病。职业教育受社会偏见影响,不仅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学术类学科的发展。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有机融合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相关高校完善专业及学位管理制度,进而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职业教育选择成为更多人的优先项。从一些地方和高校的试点来看,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的融合,使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各成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沟通衔接、融通发展,职普深度融通、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的良好生态就能更好形成。
(来源:北京青年报)
推荐阅读:
• 工信部:将启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 “碳排放管理师”培养课程(工信部直属的权威机构颁发证书)
• 媒体融合时代的热门职业——全媒体运营师
• 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人才荒”如何破局?
• “新能源汽车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与考证--迈入风口行业的捷径
• 迈上2000万辆台阶,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一路疾驰”?